本文列举的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是多个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深化设计项目的实践积累总结。
. [7 J' v! b* r8 e& U: b/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01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留洞核查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9 `$ Z0 q/ A1 [
1.1
机电管线穿剪力墙、楼板是否留洞?(风管、风口、水管、电缆桥架、母线槽……)
1.2
留洞位置、尺寸是否满足要求?(留洞位置应避开梁、柱、楼梯等,不能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留洞尺寸一般比管线要大,特别要注意风口留洞)
1.3
梁上留洞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管线位于梁体中部1/3处为最好,即管中与梁中线重合最好,管洞上下距梁顶底距离不小于1/3梁高)
% u! B3 a- p" R T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 }8 N% \, A" X: [
02
管井核查
& c, B! Q7 ?! d7 t
2.1
管井内是否有梁?(一般情况下管井内是不会有梁,尤其是风井内)
2.2
9 R; E4 h9 S' Q) E5 o9 I' @# A
梁是否会与机电管线冲突?(主要是立管穿梁情况) \. H6 W( `# J# l; N8 |1 f- E
2.3
j0 O; g% o6 A0 `
桥架、母线槽、水管在管井内会贴墙安装,注意此墙是否贴梁边沿?(防止出现管线避梁翻弯情况)
5 I( l# p: A* J p' @ n3 J03
净高核查
2 Y% W- o9 g- y, p1 `( N
3.1
坡道、设备运输通道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3.2
管线密集处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3.3
大管线经过区域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3.4
重力排水管道经过区域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3.5
机电管线经过楼梯间是否能满足净高要求?(不能出现碰头)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1 V5 Y: q& a. n. K9 s$ S04
防火卷帘核查
: \( Z7 I: d c& M& t4.1
梁下、柱帽下净高是否满足卷帘安装高度要求?(卷帘+卷帘盒后的高度)
4.2
是否存在梁下与卷帘之间预留管线安装空间不足情况?
4.3
是否存在防火卷帘高度不满足净高要求?
4.4
是否存在机电管线设计在卷帘里面的情况?
9 \: ]3 _ K; p6 X8 P) {9 \2 a05
门高核查
# F$ T H& N* h ~5.1
是否存在门高超出层高、坡道下门高超出坡道下净高等情况?(夹层、坡道下方易出现此情况)
5.2
是否存在电梯门高超出层高、预留电梯门洞净高不足等情况?(夹层易出现此情况)
5.3
梁下、柱帽下净高是否满足门安装高度要求?
5.4
是否存在梁下与门之间预留管线安装空间不足情况?
6 u" {; ` q$ \- [+ m O K
06
风井吊板、双层板核查
% Z. g4 V1 {; U. s6 D% r1 Q
6.1
吊板预留空间是否满足风管尺寸要求?
6.2
双层板预留空间是否满足风管尺寸要求?
6.3
双层板下方管线综合排布以后是否满足净高要求?
6.4
风管穿吊板、双层板是否留洞?
6.5
暖通、结构、建筑三专业图纸是否都有标注且标注一致?
" \$ X1 {! F( A& J
07
空调机位吊板
' p4 L! u2 m0 D) i# ?1 \) Q7.1
空调机位吊板位置设置是否合理?
7.2
机电管线穿空调机位吊板是否留洞?
_$ {& |! `- U' W8 Y6 K, A( ]
08
水管
0 J+ |- T' r1 K& t7 H5 A/ M8.1
管道系统是否完整?管道信息标注是否正确?(喷淋、消火栓、生活给水、雨水、排水……)
8.2
平面图和系统图是否能对上?管道编号是否对应?
8.3
管道排布位置是否合理?(不能平行位于桥架正上方,不能穿越风井,不能进入电气用房:高低压配电房、控制室,电梯机房……)
8.4
管道翻弯时尽量上翻。(下翻会产生积水、存渣,即使安装泄水阀,水排往何处也是个问题)
8.5
暖通水管贴梁底布置时,需要考虑预留保温厚度。
BIM机电管线深化设计核查重点
* _' A, z/ e# b9 w$ Q3 Z) w3 l: Z2 s
09
风管
4 Z0 u# _, ]0 L9.1
系统是否完整?风管信息标注是否正确?(送风、回风、排风、新风、防排烟、厨房油烟、预留风管……)
9.2
平面图和系统图是否能对上?系统编号是否对应?
9.3
注意风口位置,下送还是侧送,不能遮挡风口。
9.4
高低压配电房内的风管不要位于配电柜等电气设备的正上方。
9.5
风机房平面图与大样图是否相符?
9.6
管线综合过程中往往因为净高不够,需对风管系统深化设计,通常对风管进行压扁处理。空调、通风风管主风管通常设计风速在6~8m/s,排烟管在15m/s,排烟补风通常设计在10m/s以内,而且风管宽高比以不大于4为宜。
# \3 T: o8 I" r+ z' U5 m
10
电缆桥架
. S( S( J7 i9 ?! \$ G10.1
系统是否完整?桥架信息标注是否正确?(强电桥架、消防桥架、通讯桥架、母线槽……)
10.2
桥架翻弯尽量采用45°斜角弯。
10.3
母线槽尽量不要翻弯。(母线槽弯头需定制,成本代价高)
10.4
为避免电磁场效应,必须保证强电桥架不能进入弱电间。
10.5
多层桥架之间排布,上下层桥架之间净间距保持在250mm以上。
10.6
桥架共架时,强弱电桥架不小于300mm为宜,同种桥架之间间距控制在50~100mm。
; v: j, G% p; n% z4 i- J; K
11
其他
7 L; a5 y! p: t- s11.1
机电管线经过架空、悬挑、跨层等区域是否合理?
11.2
是否有机电管线经过玻璃雨棚、天窗、中庭等用于观景或采光区域?
11.3
是否存在立管未沿墙或柱安装?(立管一般都要求沿墙或柱安装)
11.4
后场通道等管线密集处是否考虑预留检修空间?
/ p0 [3 x) X% t' w8 I. |$ F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交叉、排布避让原则
01
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
& a y0 n* s9 F0 e' R t
1.1
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1.2
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 G8 A7 {0 R/ K0 d2 ?( ~
1.3 管道交叉处理的方法
在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 Q D+ @3 Y. M8 d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排水圆管施工时,采用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方法。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且当钢管或铸铁管道的内径不大于400mm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筑砖墩支承。
: P7 c7 G8 c& o* c" b+ s% Y1 X7 n2)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高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面排水圆管断面时,将下面排水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方沟。
, ?4 `& ^1 a \. S+ q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渠与其上方钢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支承管道。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小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力,且其支承角不应小于900。
( b0 j& `* T! E7 N4 a# N2 g7 n1 w+ Y4)圆形或矩形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0 K$ v( g1 `2 T# A! P v* s
5)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大挖到槽底有困难,进行上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上面排水管道基础在跨越下面管道的原开槽断面处加强。
* _& M+ S- v4 X5 Y6)当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灰土或砌砖。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工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至电缆管块基础底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0 r$ t, N8 M7 s7)一条排水管道在下,另一排水管道或热力管沟在上,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或上面已建,进行下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下面排水管道强度加大,满槽砌砖或回填C8混凝土、填砂。
7 c% \0 X0 E ?5 [5 i) Z& Z8)排水方沟在下,另一排水管道或热力方沟在上,高程冲突,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增强上面管道基础,位于下面排水方沟的顶板或根据情况,压扁排水方沟断面,但不应减小过水断面。
) Q) e) G/ X7 Y9)预应力混凝土管与已建热力管沟高程冲突,必须从其下面穿过施工时,先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套管过热力沟,再穿钢管代替预应力混凝土管。
, z h7 ? S; N' a10)预应力混凝土管在上,其他管道在下,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管道施工时,一般在下面槽底或方沟盖板上砌支墩。
1 H4 N' O% {: X6 u, i/ D, B) r02
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排布策划
+ R2 h9 B X( U& i0 c- ~2.1 管线综合排布策划目的
经过优化,对管线、设备综合排布,使管线、设备整体布局有序、合理、美观,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满足建筑使用空间;降本增效。
, W0 J9 ~/ G8 G$ E3 A3 c v4 D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的总体策划是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必要阶段,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特别是具有较复杂功能的智能建筑,其机电系统很复杂,子系统很多。而机电系统全部都是由管、线将功能设备连结而成,这些管、线、设备在建筑物内必定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线、设备的合理布置就成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策划的首要任务。
( P4 i6 v7 t% y: _5 s# g& W# P2.2 管线综合排布策划组织与实施
总包单位在机电工程开工之前就应完成各系统的管道、电气线路、机电设备的布置,并与土建专业进行全面协调,结构施工时应做好密切配合,做好预留预埋工作。避免在机电安装施工时在主体结构上开洞,并可以使土建和机电的细部处理都能够预留足够的空间。
j$ v/ q% L$ @# _6 M; S% b' U( q
由总包单位的机电经理负责组织各专业工程师,以及分包单位专业工程师,进行综合排布策划,应对给排水、空调、消防、电气、智能等全部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策划,对各种管道、线路、设备的位置、走向、交叉点、支吊架(位置、形式)、管道的敷设方式(明敷、暗敷)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管线、设备的位置排布详图、节点图、剖面图、支架位置图、支架结构图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这项工作必要时应征得原设计单位的认可。施工时由各专业工程师严格组织实施。
1 \& D# d' W* s, U' G! f
2.3 管线综合排布与避让原则
要科学合理排布管线 ,使各种管线的高度、走向合理、美观,避免在管线布置中出现违反规范的现象。当水、风、电三个系统交叉时,谁应该在上,谁应该在下,谁应该直行、谁应该跨越,这些原则在施工之初就应该加以明确。
! X* a3 n& ^6 E1 x一般讲自上而下应为电、风、水。由于风管的截面最大,所以一般在综合布置管道时应首先考虑风管的标高和走向,但同时要考虑较大管径水管的布置,尽量避免大口径水管和风管在同一房间内多次交叉,尽量减少水、风管道转弯的次数,避免无谓地增加水、风的流动阻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水、风管道产生气阻、喘震、水击等问题。
8 @" A9 h" w3 W0 S. l& C0 b3 p管道排布避让原则:小管避让大管,有压管避让无压管,水管避让风管,电管、桥架应在水管上方。先安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安装上层的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